湖北三峽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陳宇京被指重覆發表的四篇論文。
  屢被下屬舉報學術不端仍晉升院長
  因被十餘名下屬認為學術不端,湖北三峽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陳宇京,再次被舉報。
  這些下屬都是大學教師,他們舉報的還是老問題:陳宇京有8篇論文重覆發表、一稿多發,有些涉嫌變相抄襲。
  陳宇京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的論文沒有變相抄襲,而所謂重覆發表,屬於非主觀、非自願因素造成的,“學校對這件事已有結論了。”
  “一位領導私下和我說,陳院長的‘學術問題’,如果說沒有,也說不通;如果說嚴重,可在全國,這樣的問題蠻普遍,沒必要老糾纏。”參與舉報的藝術學院教師葉偉稱。
  自2011年年底有學者公開撰文批評,到2012年、2013年年底的多次不同場合的舉報,這些教師沒有得到公開的答覆。
  伴隨著這些舉報,陳宇京從副院長晉升到代理院長、院長。
  高校對學術不端的舉報如何處理,如何公開,容忍程度有多少?這無疑考驗大學的底線。
  8篇論文被指重覆發表
  當2012年年初在學院辦公室翻看期刊《黃鐘》時,葉偉沒有想到,他對院長學術問題的質疑會持續到兩年之後。
  《黃鐘》是武漢音樂學院主辦的學術類季刊,也是國內音樂學術界6本中文核心期刊之一,不少音樂院系都訂,其學術地位不言而喻。2011年出版的第4期恰好是《黃鐘》第100期紀念金刊。
  這期發表的一篇論文讓葉偉感到有些意外。論文達12頁,題為“中國傳統音樂研究30年——關於學術規範的審思與學術創新的反思”,列舉了國內學術論文不規範的種種現象,多位音樂研究者被點名批評。
  其中,兩個例子指向的是陳宇京。文中稱,陳宇京的論文《文化人類學視閾中土家族婚俗儀禮音樂》無一篇參考文獻,也沒說明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且有變相抄襲另一位作者的論文《論鄂西土家族哭嫁歌》之嫌。
  陳宇京的這篇論文還被指“自我複製”——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期間,這篇論文經過簡單修改後,陸續在4家不同刊物刊發,其中兩家是中文核心期刊。
  闡述前述批評的作者系武漢音樂學院教授蔡際洲。現年62歲的蔡際洲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陳雖曾在武漢音樂學院學習,但他們之前並不相識,寫這篇論文純粹是正常的學術批評,“不算是舉報”。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另一名教師張雄,也在2011年、2012年之交看到了蔡際洲的這篇論文。他查找資料後還發現,除了被點名的一組4篇論文,陳宇京另有4篇、兩個題材的論文也存在“重覆發表”的現象。
  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學術規範指南》、科技部《國家科技計劃實施中科研不端行為處理辦法》的精神,“一稿多投”、“重覆發表”均被界定為“學術不端”行為,被明令禁止。
  中國青年報記者經人工比對發現,這8篇論文根據題材可分為3組,每組的確有大量重合之處。
  以被蔡際洲批評的“土家族婚俗音樂”一組論文為例,4篇論文除題目、摘要略有不同外,每篇論文之間約有90%以上的文字一模一樣。
  單從期刊標註的“收稿時間”來看,其中3篇分別為2008年4月2日、2008年4月23日、2008年11月10日,顯然,前兩次收稿日期僅間隔21天,遠遠沒超過“3個月之後可改投他處”的常規限制。
  第二組、第三組論文的內容分別涉及“長陽南曲”、“土家族罵媒風俗”,每組各有兩篇論文有50%左右的內容幾乎完全一致。另50%不一致的內容,則是陳宇京在原論文的基礎上增加了其他論點。
  張雄告訴記者,發現論文“重覆發表”的事情後,他起初沒有在意,“後來聽說陳宇京要提拔為院長,我心想,怎麼能讓有學術不端嫌疑的人當院長?於是開始了舉報。”
  “本來這事與我沒關係,但作為一名專業教師,我想要有一個好的領導,不想把青春浪費在這裡。”後來參與舉報的葉偉稱。
  此後,三峽大學十餘位教師陸續加入了匿名舉報隊伍。到2013年年底,他們曾到包括湖北省紀檢、組織、教育等有關部門舉報過。
  涉事院長曾向學校“自請處分”
  陳宇京對8篇論文存在大面積重覆之事並不否認。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學校早已對此問題進行過調查,結論是,不存在所謂變相抄襲,重覆發表並非其主觀意願。
  他在院長辦公室給記者展示了個人電子郵箱的發件記錄。2007年6月19日,陳宇京向《中國音樂》發送了論文《土家族傳統婚俗禮儀音樂的文化人類學解析》。
  “3個月以後,我看《中國音樂》沒有回音,就把論文簡單修改了一下,投給了《黃鐘》。”陳宇京說,2007年10月10日投給《黃鐘》時,題目修改成了《文化人類學視閾中土家族婚俗禮儀音樂》。
  陳宇京給記者提供的一份文字說明顯示,當年10月20日前後,他參加了“非物質文化保護宜昌論壇”學術研討會,“會議並沒有將本次會議論文結集公開出版的明確通知”。
  陳宇京沒有放棄在《中國音樂》發稿的希望。至少2007年11月7日、12月21日,他兩度發郵件詢問編輯論文是否能刊發。
  2008年7月、8月,陳宇京的論文先後在《中國音樂》、《三峽文化研究》上發表了。據其說法,後者正是參加研討會的成果。
  陳宇京稱,那段時間,他正在華中師範大學讀博士,忙著寫博士論文,沒有註意到論文已經刊發的事情。於是,2008年10月,他將論文略作修改後,加上一位第二作者,又投給了《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12月、2009年1月,與前兩次發表相隔大約半年後,《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黃鐘》也分別刊發了陳宇京的論文。
  陳宇京告訴記者,他並不想重覆發表,但沒料到1篇論文同時得到了4家刊物的青睞,且刊發前均沒有接到通知。
  至於刊發的“收稿時間”為何遠遠晚於發件時間,陳宇京猜測,可能原因在於刊物內部的處理流程。
  對於陳宇京的解釋,張雄並不認同,“我也給其中的一本刊物投過稿子,刊發之前,編輯和我溝通、要求修改過很多次。莫非他的論文真的那麼好,一點不要修改?”
  《黃鐘》一位資深編輯告訴記者,通常來說,如果稿件擬被採用,投稿者會有3種途徑得知消息——收到通知、郵寄稿費、郵寄樣刊,“三個環節總不可能全都出錯吧?”
  這位編輯分析,陳宇京的前兩篇論文發表,距後兩篇論文發表,其間有近半年的間隔,無論是通知、郵寄稿費和樣刊都可以到達,不知情的可能性不大。
  他猜測,如果真的有人故意重覆發表,很可能是出於對論文數量上的需要。
  陳宇京向記者出示了一份《關於“一稿多發”主動申請處分的報告》,落款時間為“2011年12月17日”。從時間上看,這份報告寫於蔡際洲發出批評之後。
  “儘管本人是在過了人文社科學術界投稿的三個月常規審稿期後改投的他刊,但由於本人沒有及時關註刊物刊發拙作的動向,造成了非主動性、非自願性的‘一稿多發’事實,對大學聲譽產生了不必要的損害,現特向大學黨委、學術委員會、科技處提出鄭重申請,申請對本人作如下三個方面的處分……”陳宇京寫道。
  他申請的處理是,凡本人“一稿多發”的“土家族婚俗文化”成果,均不納入本人本年度學術成果認定之列,均不作為自己今後參加任何與學術資歷晉升相關事宜的成果,並主動申請大學黨委、學術委員會及科技處對本人做嚴肅處分。
  報告強調,這些成果不存在被外界批評的抄襲、剽竊問題。
  三峽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作新向記者證實,陳宇京的這4篇成果,已從學校內部登記教師科研成果的網站里撤下。
  不過,在多位教師看來,這個處理顯得有些“走過場”、“態度曖昧”。一位教師認為,陳宇京在評職稱的時候,有用到這些科研成果,既然如今這些文章已不被認可了,為什麼陳宇京當初評的職稱等榮譽不受影響?
  對此,陳宇京給記者的解釋是,這4篇論文均沒有用於評職稱等榮譽。
  學術調查結果不公開引爭議
  中國青年報記者掌握的一份資料顯示,事實上,陳宇京2011年5月申報“教授”職稱的時候,已用到了後來“被不認可”的4篇研究成果。
  申報材料載明,在陳宇京的第9至第12項研究成果,正是前述刊發於《三峽文化研究》、《中國音樂》、《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黃鐘》的4篇論文。
  對於張雄提及另有4篇論文存在“重覆發表”的嫌疑,陳宇京回應,“長陽南曲”題材之所以有兩篇內容大面積相同的論文,亦是因為其中一篇是參加研討會時候被收錄的,他並不知情。
  但陳宇京承認,另一組“土家族罵媒風俗”題材的兩篇論文存在疏忽的地方,因為後一篇確實照搬了前一篇的內容,“但兩篇文章的研究重點不一樣。”
  他向記者坦言,自2006年擔任院長助理起,每次晉升時他都會收到各種舉報,最近幾年集中在“學術不端”領域。他稱,學校對前4篇論文早已有了結論,但一直沒有公開。
  他表示,希望學校公開調查經過、結果,減少不必要的猜測。
  “對於學術爭鳴的問題,如果有爭議,可以請第三方來評價;如果是學術造假,應該堅決抵制;如果不是造假而只是觀點有分歧,學校也應該還他一個清白,不能不聞不問。”參與舉報的葉偉同樣質疑。
  據知情人士透露,參與調查陳宇京的共兩位文學院教師,其中一位曾在藝術學院任院長,且是陳宇京的母校師兄,“這樣的身份,是不是應該避嫌?沒有人給我們說明。”
  該校藝術學院多位教師接受採訪時表示,儘管陳宇京“學術不端”的質疑在周圍流傳較廣,但調查事宜一直沒有公開,有人曾問過校方為何不公開,校方的答覆是“這是匿名舉報,沒法公開”。
  問及是否給舉報人答覆,三峽大學科技處處長許文年告訴記者,由於舉報信都是給紀委,再由紀委轉給學術委員會的,究竟是哪一個回覆的,他並不知情。
  “我們學術委員會只負責評定。”王作新說,至於說把這個鑒定怎麼處理、公佈,就不是由學術機構來做的事情了。
  據瞭解,近年來,藝術學院十餘位教師舉報了陳宇京的學術問題,途徑包括上網發文章、在茶話會分發材料、向職能部門舉報等。一位教師曾上網發帖,但後來,有校領導通過私人關係,建議其刪除。
  記者註意到,2010年發佈的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學術規範指南》介紹,一稿多投、重覆發表現象在我國學術界很常見,也是在歷次評選院士中收到投訴最多的學風問題之一,這種情況一經查實,院士就落選了。
  但在蔡際洲看來,陳宇京論文的關鍵問題不止是一稿多發、重覆發表,而是變相抄襲、剽竊。
  記者人工比對發現,相較於常見的直接抄襲,陳宇京沒有“照搬文字”的現象。張雄等教師的期待則是,希望由較為專業、中立的專家,對陳的論文進行鑒定。
  陳宇京猜測,自己被舉報,會不會是推行的某些政策傷害了一些教師的利益。但受訪教師堅稱,他們的判斷是基於學術:“如果沒有問題,誰願意舉報自己的院長?”
  “大學想維護學校的學術聲譽,但僅僅‘曖昧’不能解決問題,要有擔當的勇氣。這不僅僅是信譽問題,說不定,暴露出的學術問題是比較普遍的,大家都能有所警醒。”葉偉說,他期待調查的經過、結果公開。
  (文中葉偉、張雄為化名)
  (本文線索來源:讀者向@中國青年報的新浪微博賬號發來的私信。)
  本報湖北宜昌5月29日電
(編輯:SN09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u87wuokk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